─佛陀─

 

從地獄中出來生于人間的眾生 

佛對外道說:六道眾生轉生人道後的性情與習氣世間所有眾生的身體、長相,一切皆是因果,世人的身形相貌、言行舉止、行動作為,沒有一個眾生是無「習氣」的,每個眾生的習氣都由來有

 

習氣就像大蒜的氣味一樣,即使將它碾碎了,灑上香水,也難以消除,物以類聚,眾生也因習氣群聚,制造共業。

 

 —從地獄道中出來生于人間的眾生—

 

1、聽他的聲音,廝破的像驢騾在發聲,聲音很大,且匆匆吼喚又很暴捩急燥。

 

2、此人心常常是言而少信、多饒誑妄的,讓人難以相信,像沒有親友似的人。

 

3、此人的長像醜陋、且不敬師長、不信正法。

 

4、不孝不義、無慚無愧心。

 

5、好行殺生事、常造作諸多惡事。

 

6、此人短命不得長壽。

 

7、見善難發菩提之心。

 

8、綜觀以上,這種人注定在死後再墮回三惡道中去。(惡性循環)

 

詳細解說  連結 → 從地獄道中出來生于人間的眾生

—從鬼道出來生于人間的眾生—

1、此人的長相是黑黑瘦瘦,面無光澤。

2、頭發短惡,黃赤蒼浪形狀,褰鼻.怒目,眼白直視 (鼻子彎彎曲曲,眼睛兇兇的,露眼白,目光是直直的)。

 

3、常會覺得飢餓口渴,常想要吃東西。

 

4、個性甚為慳貪、嫉妒,怯怖于官 (怕作官的人)

 

5、很執著邪見,回背說人(背地裡說人,挑撥事非),道他長短(說人壞話).

 

6、具貪心,淫心,愛積聚錢財、物資,也不能割舍布施給眾生(吝嗇到極點)

 

7、厭煩善良的人,不喜歡看見善事,只信邪事。

 

8、看見金錢、財物時,會起心動念不由自主想要去竊取。

 

9、心常的起貪心、偷盜心,永遠不知道滿足,若吃點虧則忿恨不已。

 

10、貪得一點錢財或便宜,心裡就生出喜悅心;若貪不到錢財,就生出妒害之心。

 

11、這種人難肯發心,卻信邪倒見,諂曲邪命、不修善法、不敬正法。相信鬼神鑾壇,「自認帶使命」,向往祭祠、愛拜拜,喜到陰廟、鑾壇求乩童辦事,跪求禱告生利發財。

 

12、這種人注定死後,會先墮地獄,經不可數歲月,再從地獄出來,再墮生成鬼身,如此輪轉生死苦海中,無休無止。(惡性循環)

 

世尊告訴外道人說:你們是邪命愚癡的迷惑人,不知道因果報應,也不知道什麼才是良善,不知道上面所說的諸眾生相。這些都是外道愚癡的人所不能知道的。

 

   

詳細解說 連結 → 從鬼道出來生于人間的眾生 

 

 —從畜牲道出來生于人間的眾生—

 

1、此人神智鈍,作人處事是愚蠢,又少智慧,無分寸,懈怠又懶惰。

 

2、多貪多食,不挑粗細(什麼骯髒都吃,還洋洋得意無所謂).

 

3、個性是又拗又捩,講話很唐突(率性魯莽 )

 

4、此人是身強力壯,常當負重(身強體狀像條牛,搬重的東西剛好用)

 

5、喜歡交愚癡的人當知心好友(同具畜性的人)

 

6、很喜歡蜷腳(腳身體縮成一團)

 

7、隨時隨地就躺在地上,也不會去避開骯髒污垢。

 

8、喜歡裸體,不羞不恥(能不穿衣服,就不要穿衣服,自拍露三點的沒有羞恥心)

 

9、心常虛詐,且異言誑語的。

 

10、妄說他人,諂曲不實(很會亂講別人的不是,構造不實是非,且諂,心彎彎曲曲,很不實在不可靠)

 

11、喜歡謀取他人的財物,且常愛抵債(債務想辦法賴掉)

 

12、此人見善不能發心,不信正法,常造不善十惡之罪。

 

13、這類眾生已流浪生死往返于惡道中,經無量億劫不可數歲月,于此世難得此人身,卻仍是如此,因此注定死後仍再返回苦海,投生墮回畜生道中。這是外道非所能知的。

 

詳細解說 連結 → 從畜牲道出來生于人間的眾生

 

—從非人修羅之身投生到人間的眾生—

 

1、生在人世,高傲自大,我慢之心非常的強盛,不太信正法,偶進佛門,動機亦不單純,較勁爭鬥,為利益破和合,損傷同門。

 

2、很喜歡忿怒(動不動就生氣),很愛和人抬槓、鬥諍。

 

3、心胸極為偏狹,很會挾怨記恨、憎嫉起惡 (很會記恨別人、挾怨報復,非要扳倒別人才罷休、憎惡別人,看不得人好,嫉妒心極重,因此常起惡心)

 

4、講話諂曲不實在,虛虛詐詐的。

 

5、抵債謾人(賴債還會罵人)

 

6、身長高大洪壯(又高又大又壯),眼白圓,怒齒疏包露(牙齒稀疏、牙齒尖尖、露在外面狀),勇猛有力(孔武有力),心懷戰陣(心裡想的都是怎樣去作戰打鬥,譬如喜樂野外生存戰爭遊戲)

 

7、常好爭鬥,戾不休 (恨心極重,沒完沒了)

 

8、兩舌破和(很會二舌搬弄事非,讓人不和分離),用離間手斷來拆開良善人的和睦。

 

9、輕視看不起賢良的人,反說賢人之長短,毀謗好人。

 

10、因為這些不善業,其人注定死後直接墮入地獄,無有出期,之後,再隨業報生其它惡趣,再又生墮回來阿修羅道。(惡性循環)

詳細解說 連結 → 從非人修羅之身投生到人間的眾生

 

—從人道中還復人間的眾生(從人道中死後再生人道中)—

 

1、這樣的人,個性賢良正直,親近善友,性常有信,有忠有孝。

 

2、若有惡人,漫行非謗毀其人 (對此人胡亂編造是非,故意來毀謗此人),此人最終就是不會去對付這個毀謗他的人,此人怎會如此呢?因為此人常為好惜門望,識羞識恥 (知道什麼是羞恥心),是篤厚守信之人(厚道又守信用的人)

 

3、樂好名聞及以稱譽 (喜歡名聲及被人稱贊好名譽),其性工巧(技藝工巧,科技創新),且敬重有智慧的人。

 

4、具慚愧心、心性柔軟,對于給自己恩惠照顧的人,會知恩圖報 (有機會會報答回去)

 

5、對善知識的教導,其心順且無違背。

 

6、有慈有悲、孝養父母、師僧和上、小心敬上(對師僧會小心敬奉)

 

7、知人緩急處事有方(知道別人有急事會出手相助,做人做事有原則、有分寸)

 

8、善能和合,常樂信佛 (深知和睦相處之道,喜愛佛法、相信佛法)

 

9、好行布施,常生供養。

 

10、不耐于債,不負他人 (不願欠人債務,不會背棄、背叛他人)

 

11、少許財物,好習善事,接引于人,悉令安樂,不令有苦 (就算自己沒有錢財(),也是一樣學習善事,接引幫助別人,希望人皆獲得安樂,

不願見到別人有痛苦之事)

12、像這樣的人,作如是行為等,注定死後直生于天上,不會墮入地獄,再度還生人間,受大快樂,不受眾苦,生生世世常獲人身。世尊說:外道人沒有智慧且不善識人,這些見解也不是愚癡者所能見解的了的,也非凡夫所能測知,所能校量的。

詳細解說 連結 →  從人道中還復人間的眾生

 

—從天道轉生人間的眾生—  

 

1、若有眾生持五戒修十善,能得生天上受勝妙樂,當從天上退沒而生于人世間時,長相端嚴,具正信正見,貌好殊妙,其人聰慧,樂好清淨。

 

2、喜穿著華,燻香塗身、常愛鮮潔,,好擇賢良的人為友。

 

3、常樂于音聲歌舞贊嘆。

 

4、常樂高樓,不居在下 (愛住在高樓處,不願住低下樓)

 

5、為人作首含笑 (常含笑著)不,有行有德 (生氣的有道理,是有德性的),講話是吐言柔美的,具善巧方便的,是出言誠懇的,讓聽的人都很相信歡喜,講話不會傷人,有大智慧。

 

6、常樂好衣嚴身之具 (喜歡穿戴的很莊嚴)

 

7、此人有善,,樂欲出家。

 

8、若得為師就會精進修持清淨律行,學習佛道,不愛世間名利,志求無上菩提。

 

9、如此之人,有智有慧,多劫修行,難可籌量,非心所測,非眼所觀。此是賢良,見生受福,若修淨戒,不久當得無上正等菩提。(很快成佛)

詳細解說 連結 → 從天道轉生人間的眾生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對人間的了解 連結 →   有一個佛世界距離地球很近

十善業道  十不善業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轉載裡面一小段)

佛子。菩薩摩訶薩 如是護持十善業道。常無間斷。復作是念。一切眾生。墮惡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業。是故我當自修正行。亦勸於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無有是處。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二地離垢地菩薩)復作是念。十不善業道。是地獄畜生餓鬼受生因。十善業道是人天乃至有頂處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以智慧修習。心狹劣故。怖三界故。闕大悲故。從他聞聲。而解了故。成聲聞乘。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不從他教。自覺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緣法故。成獨覺乘。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心廣無量故。具足悲愍故。方便所攝故。發生大願故。不捨眾生故。希求諸佛大智故。淨治菩薩諸地故。淨修一切諸度故。成菩薩廣大行。又此上上十善業道。一切種清淨故。乃至證十力四無畏故。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應令一切具足清淨。如是方便。菩薩當學。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又作是念。十不善業道。上者地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   

於中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短命。   二者。多病。   

偷盜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貧窮。   二者。共財不得自在。(共財意思: 多人持分)   

邪婬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妻不貞良。   二者。不得隨意眷屬。(邪婬意思: 亂倫。變態。偷情。強暴)   

妄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多被誹謗。   二者。為他所誑。(妄語意思: 說假話)   

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眷屬乖離。   二者。親族斃惡。(兩舌意思: 搬弄是非)   

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常聞惡聲。   二者。言多諍訟。   

綺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言無人受。   二者。語不明了。(綺語意思: 講廢話)   

貪欲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心不知足。   二者。多欲無厭。   

瞋恚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   二者。恒被於他之所惱害。( 瞋=發脾氣。恚 = 怨恨 )   

邪見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   一者。生邪見家。   二者。其心諂曲。   

佛子。十不善業道。能生此等無量無邊眾大苦聚。是故菩薩。作如是念。我當遠離十不善道。以十善道。為法園苑。愛樂安住。自住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復於一切眾生。生利益心。安樂心。慈心。悲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自己心。師心。大師心。   作是念言。眾生可愍。墮於邪見。惡慧惡欲。惡道稠林。我應令彼。住於正見。行真實道。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分別彼我。互相破壞。鬪諍瞋恨。熾然不息。我當令彼。住於無上大慈之中。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貪取無厭。唯求財利。邪命自活。我當令彼。住於清淨身語意業。正命法中。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常隨三毒。種種煩惱。因之熾然。不解志求出要方便。我當令彼。除滅一切煩惱大火。安置清涼涅槃之處。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為愚癡重闇。妄見厚膜之所覆故。入陰翳稠林。失智慧光明。行曠野險道。起諸惡見。我當令彼。得無障礙。清淨智眼。知一切法。如實相。不隨他教。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在於生死險道之中。將墮地獄畜生餓鬼。入惡見網中。為愚癡稠林所迷。隨逐邪道。行顛倒行。譬如盲人。無有導師。非出要道。謂為出要。入魔境界。惡賊所攝。隨順魔心。遠離佛意。我當拔出如是險難。令住無畏一切智城。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為大瀑水波浪所沒。入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生死洄澓。愛河漂轉。湍馳奔激。不暇觀察。為欲覺恚覺害覺。隨逐不捨。身見羅剎。於中執取。將其永入愛欲稠林。於所貪愛深生染著。住我慢原阜。安六處聚落。無善救者。無能度者。我當於彼。起大悲心。以諸善根。而為救濟。令無災患。離染寂靜。住於一切智慧寶洲。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處世牢獄。多諸苦惱。常懷愛憎。自生憂怖。貪欲重械之所繫縛。無明稠林。以為覆障。於三界內。莫能自出。我當令彼。永離三有。住無障礙大涅槃中。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執著於我。於諸蘊窟宅。不求出離。依六處空聚。起四顛倒行。為四大毒蛇之所侵惱。五蘊怨賊之所殺害。受無量苦。我當令彼。住於最勝。無所著處。所謂。滅一切障礙無上涅槃。   

又作是念。一切眾生。其心狹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雖欲出離。但樂聲聞辟支佛乘。我當令住廣大佛法。廣大智慧。   佛子。菩薩如是。護持於戒。善能增長慈悲之心。   

 

 ZdaplKQKKjbNeex2pRdtww[1]  
 

三毒心 - 貪嗔癡又稱為三界,重三毒與輕三毒兩者相加為六趣,一切唯心造,心之所向為之趣

眾生的心原本是空,因心有而生於六道  ,達摩祖師 : 心生便是罪生時  

百千萬億兆年以致無始以來我們都未曾死過只因心有而假生死不斷輪迴此死彼生更換軀殼人間如迷宮周遭如謎境時時受酒色財氣愛恨情仇所迷困  佛法能帶你走出此五蘊宅院還你個自由身一朝明心見性照見五蘊皆空,過去種種輪迴猶如夢一場     

耶穌要人類懂得原諒確實有他的一番道理原諒就不會去記仇,當然也遠離了執著,自然眾生與眾生間的業網可破除什麼是業網?   你不放過他他不放過你大家都如此 業網就此結成。     冤親債主!  大家都希望對方能夠原諒自己,而自己卻不原諒他人

連結 →  耶穌的天國,伊斯蘭教的天堂與西方極樂世界其實都是同一個

以廣大眼光來看原諒他人其實就是原諒自己,因為不執著,罣礙就會解開,心門不閉鎖,心開運就通,原諒能讓眾生往好的軌道走漸漸的讓眾生能脫離惡道,轉向善道,萌生智慧,心平氣和道理才聽得下去                    

連結 → 輪迴轉世?兩歲小孩擁有60年前二次大戰的記憶!

 

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輪迴,佛教名詞,意指六種欲界眾生的種類型態或者說是境界,也是在凡夫眾生輪迴之道途。它是佛教宇宙觀的一部份。在佛教的經論之中也有說五趣,是指除了阿修羅以外的欲界的五種眾生境界,這是因為阿修羅事實上是遍其它的五個界,所以沒有特別單獨與其他五趣並列。

《法華經》指:「六道眾生生死所趣。」十界中由上而下的六道分別指:天道、人間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據佛經《觀佛三昧經》載:「輪迴六趣,如旋火輪。」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即已在六道中輪迴不息。若造善業終得樂報,如天、人二道;若造惡業終得苦報,如畜生、餓鬼、地獄。

六道可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三善道為天、人、阿修羅; 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但阿修羅雖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於人,故有時被列入三惡道中,合稱為四惡道。

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

很多人想到地獄就會想到閻羅王  這邊就來說一下閻王  夜叉明王  玉帝   

閻羅王也是一種佛,金剛夜叉明王也是一種佛  ,玉皇大帝也是一種佛,他們就像十地受職菩薩各司其職,菩薩分為一 ~ 十地,一般住家家裡所供俸的菩薩類的雕像,駐守的幾乎都是一地與二地菩薩,初地菩薩,名 - 歡喜地,多作閻浮提王二地菩薩,名 - 離垢地,多作轉輪聖王三地菩薩,名  -  發光地,多作三十三天王四地菩薩,名 - 焰慧地,多作夜摩天王五地菩薩,名 - 難勝地,多作兜率陀天王,六地菩薩,名 - 現前地,多作善化天王七地菩薩,名 - 遠行地,多作自在天王八地菩薩,名 - 不動地 ,多作大梵天王,在大寺廟所供俸的菩薩雕像大部分為八地菩薩 九地菩薩是大慈大悲,名 - 善慧地,多作二千世界大梵天王 十地菩薩,名 - 法雲地,多作摩醯首羅天王,為受職菩薩就是已修成佛了佛與眾生要互助,並非所有佛都跟阿彌陀佛一樣是無量壽佛,終有壽盡的一天,只是佛的壽都很長,動不動都是幾億歲十億百億千億萬億歲壽盡還須回到六道轉生,就需要其他佛在把他渡回去,所謂師父渡徒弟,徒弟渡師父,禪宗六祖慧能為何一個不識字的人天生就知道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且佛理一點就通,很可能他來世之前就是佛  

慧能,(638~713)唐代僧。又作惠能。禪宗第六祖。俗姓盧,生於南海新興(廣東)。據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載,其父早亡,家貧,常採薪汲水以奉寡母。一日負薪至市,聞客讀誦金剛經,心即開悟,時五祖弘忍住蘄州黃梅之東禪院,法門甚盛。師乃前往拜謁。五祖試問其所來及欲求何物,師答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五祖謂:「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慧能對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驚異其稟性非凡,遂使入碓房舂米,歷八月。一日,五祖令眾人各述一偈以傳衣授法,上座神秀遂於壁廊書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師聞之,謂此偈未見本性,遂請一童子代於壁間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聞之,識其為真能傳大法者,乃夜召師入室,潛授衣法,並遣其連夜南歸,隱於四會、懷集之間。連結 → 六祖壇經   

來投胎的靈入胎時過去種種還記得住胎後前世種種會忘記,人生一切從   0    開始,如果修行有道,一生成長中會因緣巧合碰觸 ...... 種種情境, 記起前世過去種種

前世今生 到底是真的嗎?    歷史有佐證     連結 →       此子乃諸葛武侯之後身

由道轉佛

五祖弘忍大師,俗姓週,蘄州黃梅人。據《五燈會元》卷一記載,他的前世是破頭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當時75歲)曾經問道于四祖道信(四祖當時正駐錫于破頭山):“法道可得聞乎(您宣揚的禪法,我能夠聽聞嗎)?”四祖回答說:“汝已老,脫(倘或)有聞,其能廣化邪?倘若再來,吾尚可遲(等待)汝。栽松道人問 : 我將何處去? 四祖道信: 遇橋而止,遇水則飄。 ”栽松道人聽了,當即離開了四祖,來到河邊,正好碰見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裡洗衣服,于是上前問訊道:“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說:“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鬆道人說:“諾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少女聽了,點了點頭,于是栽鬆道人轉身策杖走開,行至橋上,身投河自盡,剩一點靈找她借胎轉生去了。

  原來,這位少女姓週(前世是栽松道人的妻子 連結 → 四十二品因果錄 - 第廿九品 四祖度五祖),是週家的四女兒,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從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懷孕了。在那個時代,少女未婚懷孕是一件傷風敗俗的可恥事情。因此少女的父母對她極為厭惡,並把她趕出家門。這樣一來,少女便沒有了歸宿,生活無依無靠,只好過著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子裡給人當傭人,紡線織布,晚上則隨便找一家店鋪的屋簷底下過一宿。這樣過了幾個月,她終于生下了那個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覺得非常穢氣,不吉祥,于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進了一條髒水溝裡。第二天,她去看的時候,大吃一驚,發現小孩卻正向水溝的上遊逆流漂浮,而且小身子鮮嫩明好,底氣好象很足,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懷裡。她暗下決心,不管今後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這個孩子撫養成人。就這樣,她帶著孩子,沿村行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村裡的人都稱這孩子為“無姓兒”。

 轉眼間這孩子便長到了七歲。有一天,週氏帶著孩子乞討,在路上遇見了一位出家人。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禪師。四祖仔細地端詳了一下這個孩子。發現這孩子骨相奇特,感嘆道:“這不是個平常的孩子。細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種,雖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圓滿,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後,他必定會大作佛事,能夠繼承佛法慧命,堪當眾生的依處。” 于是便問小孩:“子何姓?”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問:“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麼姓)?” 小孩道:“是佛性。” 四祖又問:“汝無姓邪(你難道沒有姓嗎)?” 小孩道:“性空,故無(姓氏只不過是一個因緣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說無姓)。”   

四祖聽了,暗自高興,知道這孩子是個法器,于是命侍者來到孩子的母親身邊,請求她答應讓這個孩子出家。孩子的母親想起這孩子的身世以及發生在他上的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知道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緣,于是痛快地答應了四祖的請求,把孩子舍給四祖作弟子。四祖遂給他起了法號“弘忍”(四祖用慧眼觀他知他前世是栽松道人捨20年修行道行由道轉佛故賜法號弘忍)。 弘忍禪師出家後,便住在雙峰山,奉事四祖。弘忍禪師性格內向,少言寡語,寬忍柔和。同學經常欺負他,他也不爭辯,泰然處之。《楞伽師資記》中講,他“住度弘愍,懷抱貞純。緘口于是非之場,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養,法侶資其足焉。調心唯務渾儀,師獨明其觀照。四儀(行住坐臥)皆是道場,三業(身口意)鹹為佛事。蓋靜亂之無二,乃語默之恆一。”意思是說他心量寬宏,慈悲仁愍,純潔無暇,不談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臥,起心動念,無時無處不處在覺照當中,而且經常幹苦活重活兒,甘為大眾服務。《傳法寶記》說他“晝則混蹟驅使,夜則坐攝至曉,未嘗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蹟于大眾中,幹各種雜活兒,晚上則攝心打坐,通宵達旦,精進修行,經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禪師的人品、精進和悟性,使他漸漸地成為同道們的學習楷模。道信禪師尚在人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親近弘忍禪師,所謂“四方請益”,“月逾千計”。這一點令四祖非常高興。于是,四祖經常給他開示頓悟之旨,不斷地隨機鉗鎚,使他的道行很快地進入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終于有一天,因緣成熟了,四祖把他的法衣傳付了弘忍禪師。弘忍禪師也就成了中土禪宗的五祖。付法的時候,四祖說了一首偈語: “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 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同時,還把自己的弟子全都託付給弘忍禪師。 弘忍禪師得法之後,不久開法于黃梅馮茂山,又稱東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詵、老安 、法如等,其中,又以慧能最為出色。據《楞伽師資記》記載,弘忍禪師入寂于唐高宗鹹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滅前,他將祖衣傳付給六祖慧能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長胤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